CFS/2003/7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

第二十九届会议

2003年5月12-16日,罗马

灾害对长期粮食安全和脱贫的影响 – 政策含义

目录


一、引 言

1. 认识到灾害从近期和长期来看都会加重粮食不安全和贫困,参加1996年11月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作出承诺“…将努力预防和准备应付自然灾害和人为紧急情况,并满足暂时和紧急粮食需要,以便鼓励恢复、重建、发展及提高满足未来需要的能力。”1

2. 在去年6月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以后(WFS: fyl)会议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重申他们将“…通过粮食和非粮食干预,强化应付国内和国际 紧急情况的行动并提高紧急行动的有效性”。他们强调这样的行动必须纳入所有相关各方采取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中,以实现粮食安全,他们还“…承诺通过发展经济、使用早期预警系统和紧急援助来确保饥荒不再出现”。2

3. 虽然避免人道灾难的紧急援助至关重要,但必须更多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减灾和防灾的情况。尽管有潜在的互补性,减灾和粮食安全的政策议程并不总是相同的。除非在发展努力中以协调有效的减灾措施进行控制,否则自然灾害将严重阻碍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提出到2015年将营养不足人数减少一半的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实现。.

4. 本文是为本委员会讨论灾害发生率及其对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长期影响准备的一份的背景文件。第二节评估灾害的类型和发生率;第三节分析灾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第四节根据《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作出的承诺和行动建议讨论减灾的政策含义和战略。第五节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提出一些具体行动建议供本届会议考虑 。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发生率

(一)灾害类型

5. 在易受害地区发生自然危害就造成自然灾害,导致严重损害、混乱和可能的伤亡,并且使受影响的社区无法正常运转。在分析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时,应区分灾害是由于地球物理还是水文气象原因引起的。第一类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活动与喷发,而水文气象原因引起的灾害则包括水灾、热带旋风、风暴潮和干旱。后一类型的灾害可能会给农业和粮食生产有关的活动造成更为广泛和实质性的损害。生物危害3例如流行病爆发、植物或动物接触性传染病和大规模感染也属于自然危害。

6. 灾害还可能由技术危害工业事故造成,因危险的生产过程或基础设施故障而发生。环境退化是另一种人类活动引发的现象,它破坏自然资源基础或逆向改变生态系统的自然进程。环境退化会增加自然危害4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并加强社区的易受害性。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组(IPCC)发现,尽管人类诱发的因素不会改变地球物理型危害的规模,但气候变化却在影响着水文气象型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7. 虽然大部分自然危害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造成的损害却是能够避免的或至少能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各个国家和社区对一种特定灾害的易受害性也许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和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但是人类活动也对危害发生的频度和严重程度产生作用。例如,半干旱地区的人口增长促使农业生产和养牛活动不断向边际土地扩张,因而导致自然资源基础的进一步恶化。同样,在陡坡地定居经常破坏景观,使社区更易受害。这样的活动,尤其是滥伐陡坡林木导致水土流失,降低土壤吸水能力,在暴雨时更易遭受骤发洪水,从而使房屋和耕地受到毁坏。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系统失去恢复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是加重易受害性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缺乏适当的环境管理、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机制都将加重国家和社区对灾害的易受害性。大家还普遍担心,不适当的资源管理和造成资源退化的农业活动可能使国家与社区更易遭受频发灾害的影响。

8. 气候变化的进程也在加重各国的易受害性,对人民生活和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发展前景构成重大威胁。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已经侵蚀到人口和重要设施密集的沿海地区。沿海含盐洪水正在淹没农田,破坏淡水供应,迫使一些岛民永远离开自己的家园。在马绍尔群岛,农民正在采用在旧油桶里种庄稼的办法,以避免在盐渍土壤上耕作。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里特环珊瑚岛,上升的海平面将其中的一个岛与其余部分分隔开来,使1500人从此永久依赖主岛的粮食援助5

(二)灾害发生率

9. 从数量上和受影响的人口以及物质损失量来看,近年来灾害发生率一直在急剧上升。图1显示了1975年至2002年间灾害发生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这十五年间(1975 — 1990),灾害发生率增加了四倍多。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好几个国家中都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

10. 在过去的十年中,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包括受伤、无家可归或挨饿者,多达两百亿人,增加了两倍,而处于危险中的人口在以每年七千到八千万的速度增长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五倍,达到6,290亿美元。然而,二十九十年代由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为80万,而在七十年代死亡人数是200万7

图1:灾害发生率(年平均数) - 1975-2001年

资料来源: EM-DAT: OFDA/CRED (2002) (http://www.cred.be/)

11. 如同表1所示,各种危害的发生率呈现地理上的极大差异。数据表明在这一时期,亚洲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多(占总灾数约41%),随后是非洲(约为30%)、美洲(16%)、欧洲(10%)和大洋洲(3%)。

12. 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水平与灾害易受害性有着明显关系。从1990到1998年间,世界上568种主要自然灾害中约94%和超过97%的所有与自然灾害有关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8。数据进一步显示,低收入国家的灾害发生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水文气象危害在低收入国家的发生率比中等收入国家要高出68%(旱灾高3倍)。目前正在按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的一项灾害易受害性研究证实,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灾害易受害性就越低。

13. 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营养不足人口比重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不断遭受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在那些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为20%或以上的国家中,至少有51个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每个国家遭受了四次到八次的大灾害。在亚洲的这些国家中,孟加拉国遭受了八次灾害,受灾人口为1150万至7300万不等。柬埔寨也遭受了十次灾害,受灾人口为30万至340万不等。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遭受了十次灾害,受灾人口为380万到1050万不等。肯尼亚遭大灾十次,受灾人口为30万到650万不等。在拉丁美洲,洪都拉斯遭灾四次,受灾人口为4.8万到210万不等;尼加拉瓜遭灾九次,受灾人口为8万到87万不等。在很多反复遭灾的国家里,尤其是在非洲,由于战争和国内冲突,粮食安全状况更糟。艾滋病的发生也在加剧结构问题和灾害打击的复合影响,使很多国家粮食不安全和贫困问题日益恶化。

表1: 各种灾害的全球分布(按类型和区域划分)- 1975-2001年

灾害类型

非 洲

美 洲

亚 洲

欧 洲

大洋洲

总 计

百分比

水文气象型

           

44.7

干 旱

263

82

123

23

22

513

4.9

饥 荒

45

1

16

2

0

64

0.6

洪 水

331

485

759

245

71

1891

18.0

风 暴

113

538

738

228

163

1780

16.9

野 火

15

79

52

68

21

235

2.2

极端温度

8

50

76

85

5

224

2.1

地球物理型

           

9.9

地 震

25

114

278

114

34

565

5.4

火山喷发

11

43

48

7

8

117

1.1

海啸/浪 /潮

0

2

13

1

2

18

0.2

山体滑坡

19

82

167

53

13

334

3.2

生物危害

           

7.4

虫 害

52

3

10

1

1

67

0.6

人类流行病

386

74

191

32

8

691

6.6

非自然型

           

38.2

工业事故

60

149

360

134

4

707

6.7

交通事故

645

451

1166

349

22

2633

25.0

其它事故

92

112

365

101

11

681

6.5

百分比

29.7

16.2

40.9

10.4

2.8

100

100

料来源: 数据来自EM-DAT (http://www.cred.be/)

14. 自然灾害发生率的上升趋势与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断变得易受这些现象的危害有关,其中部分原因是人类活动。普遍存在的贫困迫使人们从事各种能创收的活动以求生存,例如滥砍滥伐,或在边际土地上进行农作,导致资源退化。此外,某些开发行为,例如伐木清林或者道路建设,也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成为造成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和强度加大的因素之一。环境退化也使灾害后的恢复能力下降。

三、灾害影响

(一) 灾害扰乱发展进程,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

15.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平均为700亿美元,并一直呈迅速上升趋势。根据常用的估计方式—主要考虑对基础设施、设备和存货造成的直接损失 — 进行计算,结果往往是灾害给发达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无论是按绝对值还是人均值都是如此。尽管发展中国家遭受的经济损失没有得到充分报道,但相对于他们国内生产总值来说,这些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更大,意味着收入和就业严重受损、对农业和工业产品需求减少以及投资水平下降。 例如,预计美国在1997 —98年遭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估计损失了19.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3%,而厄瓜多尔则为此估计损失了290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6%,这意味着它需要更高的相对费用才能使经济得到恢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相应的机制,例如作物保险、稳定农业的援助、房屋和财产保险以及能迅速恢复家园和经济的公共支持,因而恢复正常需较长时间。

16. 与水文气象有关的灾害对那些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较高的国家所造成的整体经济影响尤为严重。反复的灾害打击常常使长期增长率下降。自然灾害的后果对公共财政的影响也可能很大,造成财政收入和支出不稳定,用于长期发展的公共投资减少。9

17. 图2显示了旱灾影响整个经济的过程10。旱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作物和家畜生产方面。旱灾还导致水库蓄水量减少,进而影响水力发电。由于降雨量不足,粮食作物产量、出口商品数量和农业投入物及原料均出现减少。粮食供应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自给自足小农和自给不足的小农以及乡村和城镇非农贫困家庭的粮食安全状况立即恶化。出口商品减少使外汇收入下降,国家进口能力降低11 这样的打击会加剧原有的宏观经济问题,例如预算赤字、外债负担和货币不稳定。

18. 随着农业原材料和投入物的减少,旱灾还会影响制造业,减少工业品的产量和供应。结果,国内工业可能被迫部分开工,让工人下岗。农业和非农产业中的失业问题,加上食品和非食品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仅影响了那些失去收入和就业机会的人们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导致消费者总体购买力的下降,从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减少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投资,进而延缓整个发展进程。这将意味着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将继续无业可操,加入结构性失业的队伍,陷入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的困境。

19. 总的来看,关于灾害对于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长远影响的分析研究是很有限的。南非这一国家不断遭受旱灾,一项就灾害对该国影响的研究表明,1992年的旱灾是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它使10个国家(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谷物总产量减少了1000万吨,相当于12亿美元的产量损失。那次旱灾影响到10国的1600万人,与现今遭受旱灾的人数相同。

20. 该研究还表明,1991-92年的旱灾已使马拉维、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在津巴布韦,主要由于旱灾的影响,该国制造业的产值下降了9.5%,来自制造业的出口收入下降了6%。此次旱灾对制造业的影响是多种的,包括投入物供应短缺,对农业投入物和基本消费品例如服装和鞋的需求下降,以及水电供应短缺12。从整个区域来看,农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约25%,整体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3%,尽管采矿业、大规模的救济项目和外部援助起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随后在1994-95年发生的严重旱灾的影响,以及其它不利因素的作用,这些国家在2002-2003年旱灾危机发生之前,在缓和粮食不安全状况方面仅取得有限的进展。一些国家,特别是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营养不足人口数量在1990-92年间到1998-2000年间已有所增加13

21. 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灾害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延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严重的。1982年,秘鲁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2%,其中的一半可归咎于那年厄尔尼诺引起的洪水。在洪都拉斯,由米奇飓风造成的损失破坏约等于70%的国内生产总值,如《世界银行2002年灾害报告》所述,它“使洪都拉斯的经济发展退后20年”。 由1997-98年的厄尔尼诺造成的极端气候现象使厄瓜多尔的农业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了16%,相当于该行业三年的增长。世界上70%的洪水发生在亚洲,在那里,过去十年里洪水造成的损失估计年均达1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损失占65%14

22. 这些经济数字不仅说明生产性资产与关键基础设施的毁坏和生活体系的破坏,同时也显示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加剧贫困的作用。总的来说,穷人经常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不仅因为他们居住在直接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边际地区,还因为他们缺少经济能力和资产来保护自己。灾难发生时,贫困家庭在物质和社会财产方面遭受更大的相对损失,使其贫困进一步加重。这样的资产损失会使家庭陷入长期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的境地。

(二)灾害使穷人更加贫困

23. 由水文气象灾害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常常伴随着受影响行业中的就业和收入机会的丧失。因此在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灾害会加深、加重贫困(插文1)。更新被破坏的基础设施还意味着政府必须从长期发展目标中转移资源,从而牺牲了减轻贫困和保证粮食安全方面的活动。

插 文1

孟加拉:1998年洪水的影响

除了相对显见的直接的影响例如毁坏房屋和冲走作物以及间接的经济影响使人们失去工作以外,洪水还对穷人产生了其它相关后果:

  • 灾害最严重的后果见于靠工薪生活的劳动家庭,特别是农业劳动者;
  • 洪水严重影响了穷人的生活,因为他们在受灾期间没有什么财产可供支出需要,更难恢复到灾前水平;
  • 因为洪水而失去挣钱机会的穷人洪灾后依赖于借贷(主要向放贷者借)来支付基本生活所需;
  • 靠借贷度日的穷人数量确实在不断减少,表明灾害的影响在缓慢消失;
  • 靠买粮满足食物之需的穷人,其粮食安全状况在洪灾后变差,因为难以购买食物(缺少可支配收入和粮价上涨)而不是市场上缺粮(特别是大米);
  • 洪灾后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和营养不良情况)恶化。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感病率从灾前的10%上升到1998年10月时的38%,而且在六个月后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资料来源: Kelly 和 Choudhury, 2002年; del Ninno 及其他, 2001年;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2001年

插 文2

埃塞俄比亚:灾害与家庭财产耗竭

在埃塞俄比亚的旱灾易发地区南万罗,在干旱时期进行的研究表明,旱灾对家庭财产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小康家庭通过从较贫穷家庭手中购买贬值后的财产获得或保有较多财产(家畜、现金和设备),并使其财产和产品免受市场贬值的影响。然而,由于在严重耗竭时期这类产品的市场崩溃,劳动工资下降,借贷成本上升,不易得到社会网络和支持机构的帮助,缺乏财产的家庭发现它们面临其贫乏的财产不断贬值的处境。

一组研究人员正在对这种实际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该小组正在研究这一“假说”,即富裕家庭将更加迅速地重新积聚这类被消耗的财产,而贫穷家庭可能即使再过很长时间也无法重新积攒起被消耗的财产。贫困家庭将被困于贫困线以下无法解脱。粮食援助帮助很多家庭度过自然灾害后的一段时期,然而一些家庭则发现他们可能再也不能从其贫困状态中解脱出来了。

资料来源: http:/www.basis.wsc.edu

24.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各个家庭经常采取卖掉自己的财产,例如家畜和其它所有物,来满足紧急食物需求。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会迁居来寻求救济和就业机会。贫困家庭在发生受伤和致残时受到的打击特别严重,会影响其工作能力,而这就是他们的主要资产。生活体系的扰乱,加上严重、反复发生的作物歉收导致更多的家庭和社区进一步贫困化(插文2)。

25. 灾害还使得易受害群体尤其是儿童的营养状况出现恶化。对1994-95年发生在津巴布韦的旱灾影响的一项研究发现,妇女和幼儿受害最深。旱灾对妇女健康(以体重量衡量)的影响是暂时的。次年充沛的雨量使她们重新恢复了减轻的体重。但是旱灾对12 至 24个月大的孩子很可能产生了永久性影响。这些幼童平均失去1.5至2.0 厘米的身高。这一影响对于几乎没有什么家畜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为严重,因为在食物严重短缺的年份中,家畜是家庭维持食物消费的主要财产。

26. 随着贫困水平和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社区更加易受灾害的打击,使得受影响的人口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和长期粮食不安全的境地。灾害因而得以影响各国的整体经济社会结构。如《2001年世界灾害报告》所述,“某些易遭受持续“非自然”/自然灾害的地方正在变成无视法律和威胁社会安全之处”15,因而对发展活动构成一个不利环境。

四、 减轻自然灾害易受害性及风险的战略

27. 贫困、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之间的周期循环只能通过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打破,此战略应综合短期和长期政策与规划,着眼于减轻自然灾害易受害性和加速可持续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28. 国家战略的性质和具体内容将取决于各国易受的危害/灾害类型,还取决于其人力和其它资源状况以及该国现有机构的能力。但是在方法和目标方面,各国的战略可具有相同点。降低灾害风险的战略目标包括:

29. 为有效实现上述目标,战略应该采用双重方式:(一)短期措施:灾难一旦发生即能迅速有效的应对,和(二)长期措施:降低对灾难的易受害性,确保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一)短期措施

30. 应对灾难的短期战略要素包括:

31. 早期预警和预报是任何减灾和应对战略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对有可能即将发生的灾难提供预先信息。这样的系统对引起决策者重视、提高公众认识、防备灾难或使灾难影响降至最低极为有用。尽管风险预报技术进步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某些危害例如干旱可能允许较长防备时间,而其它类型的灾难只有相当短的防备时间。使用卫星对热带旋风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报已经使预警时间加倍,从1990年的24小时增到1999年的48小时,飓风的预警时间从8-9分钟延长为17分钟。热带旋风的早期预警已经显著改善,可留出时间事先将人口和财产从受影响地区撤出。这对救助在易受害海边工作的农民和渔民特别重要。由于有了更好的信息和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制定规范和标准的工作也在世界很多地方得到了改善。

32. 风险评估包括详细的定量与定性信息以及对灾难的风险和其物质、社会、经济和环境含义以及后果的了解。

33. 短期内灾难治理的第三项重要内容是备灾规划,具体说明要采取的行动、机构责任和安排,以及要准备好的、一旦灾难发生立即运作的资源、政策和行动。这包括战略要地充足的应急物资供应(食品、药品和其它储备)管理;应急财政机制的保持和必要的后勤计划。

34. 各国不同的经验表明,健全的备灾规划对减少死亡人数和灾期损失发挥关键作用。当米奇飓风这场自1944年以来最强的风暴在2001年11月袭击古巴时,有效的备灾准备和计划保证了70万人及时被疏散到紧急避难处。莫桑比克遭遇长达两年的创记录的洪灾时,精心准备的地方和国家计划使3万4千人免于受淹。孟加拉1997年发生强旋风时,依靠台风防备计划,100万人被疏散到避难处,死亡者不到200人,而在1970年的洪灾中死亡人数达50万人。与前几十年相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灾难死亡人数有所下降,这应归功于此类备灾规划。

(二)长期措施

35. 从长远看,结合减灾计划和缓解措施的加速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是在地方和国家两级减低灾难易受害性最成功的办法。现有的研究结果指出,救灾资金中仅有很小一部分被用于减轻灾难易受害性方面。研究还指出,如果将400亿美元的救灾资金投资于最大程度减低社区灾难易受害性方面的长期规划,这笔钱原本可减少全球28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36. 全面成功的农业发展与有效的减灾计划结合并确保资源基础和发展进程的可持续性将通过以下方式减低易受害性:(1)在乡村地区靠创造就业机会和创收消除贫困;(2)促进经济全面增长,因为在很多低收入国家,农业是最好的主导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各部门都有关联并有促进作用;(3)促进其它行业增长并提高它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使经济基础多样化,同时降低对水文气象灾害最敏感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4)依靠提高收入,增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整体能力以抵御灾害的影响;和(5)增强社区能力以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性。

插 文3 灾害对加勒比小岛国的破坏效应变小

灾害易发的各东加勒比小岛国继续周期性地遭受热带风暴的影响。但是,其破坏效应已经减轻,影响时间也已缩短,并不再对长期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多米尼加在1979年遭受飓风肆孽后未要求国际性粮食救济。良好的综合发展活动在减小易受害性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多种经营、若干分散风险和基础设施保护计划。降低易受害性过程中起作用的包括下列因素:

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迅速下降(例如:1977年到1997年间,多米尼加的农业比重减半至19%),而制造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出现增长并提高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分散风险:四个向风岛(多米尼加、格林纳达、格林纳丁斯和圣卢西亚)的香蕉销售局在1987-88年引入强制的抗风作物香蕉保险计划,在遭受暴风雨损失时提供部分财政支持保护种植者。

减灾投资: 为新建和扩建的基础设施和灾害毁坏的设施的重建制定了标准,逐渐降低了风险易受害性。

灾害影响通常被就地解决:相对不受限制的劳动力流动和收入汇出使开放型经济中的各个家庭也更具恢复能力 。

资料来源: Benson 和 Clay, 2001年; OAS, 1996年, 1997年,1999年

37. 土地使用规划应该构成国家减灾工作的基础。一旦制定出合适的规划,就可以采用若干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实际措施来减小脆弱性,提高恢复能力。将降低灾害风险的战略纳入到发展计划中可以确保减灾工作的持续开展,从而将灾害反复发生对发展的潜在破坏减至最小。减灾措施则因灾害类型不同而异。

38. 易受旱国家需要采取的减灾措施可包括:

39. 在易发洪水和暴风雨的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减灾措施可包括:

40. 在住房和居所方面,减灾措施可包括:

41. 为减轻地震的影响,很多国家制定了建筑物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筑行业遵守,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的影响。然而,还有很多国家尚未采用这样的法规。

42. 按照联合国“与风险共存—全球减灾情况回顾”16报告,许多国家已经采取步骤把降低灾害风险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特别是中国等国家正在逐渐地实施包括在其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国家减灾计划。在其它许多国家,虽然有了降低灾害风险战略的基本框架,但是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政策和规划中去实施仍是一个挑战。

五、结论和建议

43. 除了造成突然死亡、人类痛苦和财产毁坏以外,灾害还加重了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并且经常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果国家和国际两级不能一致付出 努力减少灾害发生和加速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会阻碍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到2015年将营养不良人口减半的目标和其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现有的实证表明,由于缺乏避免或把灾害影响减至最小的成功规划,很多低收入缺粮国家的贫困度有可能加重。其中很多国家不仅贫困人数增加,而且贫困状况也会变得更为严重。

44. 为了推进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本委员会愿意提出以下建议,供成员国和国际社会考虑实施。

45. 根据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承诺五和《世界粮食首脑会:五年之后宣言》第18段,成员国应该:

46. 国际社会应该通过以下方式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和地方两级降低灾害易受害性的努力:



1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承诺

2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之后宣言》第18段。

3 这些危害人所皆知,但经常没有被包括在自然灾害数据库内。

4

5 《2002年世界灾害报告》。

6 国际减灾战略:与风险共存—全球减灾情况回顾,www.unisdr.org

7 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2002年世界灾害报告》。

8 世界银行:《2000/2001年度世界发展报告》。

9 Benson 和Clay,“自然灾害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其后果评价和缓解方案:综合报告”。海外发展研究所,伦敦,2003年(草稿)

10 此图表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灾害。

11 如果该地区和人民受旱灾的影响相对该国经济规模来说不大,那么当雨量恢复正常时,就能迅速恢复生产,特别是以年度作为栽培周期的商品生产,前提是农民具备恢复生产所需的农业投入物和农具。如旱灾影响牲畜和多年栽培周期作物例如甘蔗和咖啡生产时,恢复就会比较慢。

12 世界银行技术论文第401号。

13 粮农组织,“2002年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14 世界银行《2000/2001年度发展报告》。

15 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2001年世界灾害报告》。

16 www.unisdr.org